各学院、各部门:
2017年6月,我校被确立为“江苏省2017-2023年新增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为加强2020-2022年期间的立项建设工作,依据全国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授权点的审核要求,在总结前期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校学术委员会的审议意见,决定以“分层建设,分类管理”的工作思路和举措,全力以赴、扎扎实实推进全校15个硕士学位培育点建设,具体内容如下。
一、学位培育点的选择和确立
《南京晓庄学院学科建设和科研创新行动方案(2019-2022年)》(南晓院〔2019〕38号)规定: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全面培育和重点建设,使得学校整体办学水平高标准达到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的审核要求,5个以上硕士学位培育点高标准达到新增授权点的审核要求,确保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目标的高水平达成。
2019年,全校设立了教育、汉语国际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等13个硕士学位培育点。经过为期一年的全面建设,各个学位培育点不仅凝练了方向,汇聚了队伍,而且生成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根据学校整体布局,经相关学院申请,决定新增体育、社会工作等2个校级硕士学位培育点。
二、学位培育点的分类和分层
“分类管理”是遵循新师范、新文科和新工科的学科属性和建设规律,有针对性地引导和指导;“分层建设”是根据硕士学位培育点的建设基础和社会需求,具体区划为三个层次,精准性地促进和推进。
在《关于做好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申报和支撑学位点建设工作的通知》(南晓院〔2020〕20号)中,学校将教育、汉语国际教育、马克思主义原理、环境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等5个硕士学位培育点列为“第一层次”进行重点建设。
结合各个硕士学位培育点的学科支撑基础和年度建设的考核等第结果,本着“分类管理,分层建设”的工作思路和方法,提出全校15个硕士学位培育点建设的学科类别和分属层次(详见附件1)。
各个学位点对照建设方向与特色、学术骨干和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培养环境和条件等方面的审核条件,总体设计近三年的建设计划。到2022年12月,第一层次培育点高水平达标,第二层次培育点超额达标,第三层次培育点完全达标。
三、学位培育点的建设和管理
(一)将“硕士学位培育点”作为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重要抓手。上述三大类别、三个层次的硕士学位培育点,分布于全校各个二级学院及专设研究机构。各单位应整体规划和充分利用培育点的建设机会,进一步明确方向、汇聚团队、建设平台和创生成果。
(二)将“提升办学层次”作为学位培育点建设的重要目的。国家公布了“新增硕士学位授权点的审核标准和条件”和“新增硕士学位授权点简况表的填写内容和要求”,各个硕士学位培育点应对标对表、明确目标、精准施策和加强建设。
(三)将“全面培育和重点突破”作为学位培育点建设的重要原则。各个学位培育点的学科类别和分属层次,是全校人才引进、学科建设、项目设立和经费投入的重要依据。在建设周期内,对于分属三个层次的硕士学位培育点,每年给予不少于100万元、50万元、30万元的运行建设经费支持。
(四)将“年度报告和终期考核”作为学位培育点管理的重要方式。将学位培育点建设的工作业绩纳入主体学院及相关学院的工作考核中。依据建设基础和工作进展,实施学位培育点在分属层次之间的“动态移动”,对优异者加大建设力度,对较弱者减少支持力度或做出撤项处理。
依据上述要求,学位培育点建设的主体学院7月15日前报送《硕士学位培育点2020-2022年建设任务书》(详见附件2)。未尽事宜,请咨询研究生管理办公室。联系人:周峰、江睿妍;电话:86178337;邮箱:xzckyc@163.com。
中共南京晓庄学院委员会
南京晓庄学院
2020年7月7日